关闭

农机网

当前位置: 农机网 > 地方农机

水田里的“变形金刚”:江苏太湖地区多功能农机应用见闻

作者:小编 时间:2025-10-09 15:47:35 浏览:

在河网密布、田块细碎的太湖流域,大型单一功能农机往往“施展不开”。然而,记者近日在苏州吴江区的农田里,却看到了一种奇妙的景象:一台农机能通过快速更换不同的“模块”,轻松完成旋耕、开沟、起垄、播种等多种作业,宛如水田里的“变形金刚”。这正是江南水乡为适应自身农艺特点而大力推广的多功能、复合型农机。

一、 一机多用,破解水田农机“闲置率”难题

“我们这里地块小,作物种类多,一年四季农事活动不同。如果每种活计都买一台专门的机器,成本太高,而且大部分时间机器都闲着。”吴江区一家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沈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他指着一台配备了快速挂接系统的中型拖拉机说:“这台‘主机’是固定的,但我们为它配备了旋耕、打浆、小麦条播、油菜直播、开沟等七八种‘农具’。需要干什么活,半小时内就能换好‘装备’。一台机器的钱,干出了七八台机器的活,利用率非常高。”

这种“一机多用”的模式,极大地契合了太湖地区精耕细作、复种指数高的农业特点,有效破解了农机购置成本高和闲置率高的双重困境,受到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广泛欢迎。

二、 “小改小革”显智慧,本土化创新无处不在

在推广多功能农机的过程中,基层的智慧和“小改小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常熟市的一个蔬菜基地,记者看到一台经过改造的田园管理机。农户在机器后方加装了一个自制的可调节支架,可以实现不同间距的起垄作业。“市面上的起垄机要么太宽,要么垄形不符合我们本地蔬菜的要求,我们自己动手改一下,就好用多了。”农户老李自豪地说。

当地的农机推广部门也积极鼓励这种微创新,定期举办“农机改装大赛”,将一些实用、安全的改装方案进行标准化推广,让“土专家”的智慧服务于更多农户。

三、 智能模块加持,传统农机焕发新生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变形金刚”正在被注入“智能灵魂”。

在无锡市惠山区的一个智慧农场,记者看到一台多功能拖拉机正在无人驾驶状态下进行高精度的油菜播种作业。合作社理事长介绍,他们为拖拉机加装了自动驾驶导航系统和智能控制终端。

“我们提前在电脑上规划好作业路径和播种量,机器就能自动完成。不仅行距笔直,播种均匀,而且能实现‘播旋一体化’——一边旋耕整地,一边紧随其后完成播种,大大减少了作业次数,保护了土壤结构。”

这种“传统机械机身+智能控制模块”的升级路径,成本远低于购买全新的智能农机,为大量现存的中小型农机进行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可行方案。

四、 服务网络构建与未来展望

太湖地区的多功能农机应用,离不开背后密集的服务网络。这里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功能完善的农机维修点和零配件供应商,确保了农机“换装”的便捷性和出现故障后的快速响应。

展望未来,随着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在太湖流域的发展,对多功能农机的需求将更加精细化。例如,适用于温室大棚的微型多功能平台、能够兼顾施肥和除草的水田管理机等,将是下一步研发和推广的重点。

水乡的“变形金刚”们,以其灵活、高效和经济的特点,完美地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肌理。它们不仅是劳动工具,更是江南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为类似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江南经验”。


标签: 多功能农机

推荐文章